《摘自健康達人125》http://www.doh.gov.tw/health/index.htm

【會有哪些狀況】
定義:
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是身體中主要的脂肪成分,是細胞結購組成、產生能量與製造許多重要物質的原料。除了飲食可以取得,肝臟也可以製造身體所需的膽固醇。運載這些脂肪的「脂蛋白」發生異常時,會產生異常濃度的血脂肪成分,就叫血脂肪異常。通常,血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或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才是教人單心的血脂肪異常。

成人的血脂肪分類表如下:

1.總膽固醇(TCHO)
<200 mg/dl 正常 
200-239 mg/dl 偏高邊緣
>=240 mg/dl 偏高

2.三酸甘油酯(TG)
<150 mg/dl 正常
150-199 mg/dl 偏高邊緣
200-499 mg/dl 偏高
>=500 mg/dl 非常高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100 mg/dl 正常
100-129 mg/dl 接近正常
130-159 mg/dl 偏高邊緣
160-189 mg/dl 偏高
>=190 mg/dl 非常高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40 mg/dl 高風險
>=60 mg/dl 低風險

臨床表現:
初期並無明顯的症狀。如果沒有治療,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甚至於動脈狹窄阻塞,而影響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

造成原因:
脂蛋白的代謝異常,主要由遺傳基因控制(家族中有人患病者會增加風險)。飲食中攝取過多的熱量、飽和脂肪或碳水化合物,過量飲酒、缺乏運動與肥胖也會造成。另外有些疾病或藥物亦會引起血脂肪異常,如糖尿病、慢性腎衰竭、腎病症候群、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使用類固醇、洞情素、乙型阻斷劑等藥劑。

併發症:
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心肌梗塞、腦中風、末梢血管堵塞疾病、腹部主動脈瘤等。

要怎麼預防才好?
1.控制血脂肪的目的是防止引起上述的動脈粥樣硬化併發症。
2.需同時治療其它的疾病(如有糖尿病、高血壓等)。
3.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控制、規則運動、減輕體重來控制血脂異常及減少它對動脈硬化的影響。
4.如果仍無法達到血脂肪目標,醫師會以藥物治療。

應該怎樣照護自己?
1.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以均衡、多樣化為原則,避免太油膩、高熱量、或過多肉類,膽固醇攝取每天不超過200mg;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等高纖維、低熱量食物。
2.規則持續的運動並控制體重。
3.戒煙。
4.不喝酒、或適量飲酒。
5.與醫師配合,定時回診、按時服藥。

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
1.建議20歲以上的成人,每5年檢查一次血脂肪,包括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醫師會按照血脂肪值異常的程度和其它因素決定進一步追蹤的頻率。


【算一算自己有沒有心臟病的風險】
如果總膽固醇(TCHO)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比值(TCHO/HDL-C)大於5時,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譬如當總膽固醇為200,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35,兩者比值為200/35=5.7,大於5,就需要注意。





哈哈哈~

難怪那個解釋病情的教授一臉不明樣。

爸爸不抽煙、喝適量的酒、蔬菜水果的種類吃的多,每天足量運動、注意體重。就照護方面來說,爸爸幾乎是模範生。
甚至爸爸的總膽固醇值都在正常範圍內,只是今年度的報告赫然發現,爸爸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從原本的40掉到29.2。
除了遺傳基因以外,實在找不出理由來。

啊~
跟爸爸最像的我,應該也要去做一下血液檢查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ie05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