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去蔣化報導 統派媒體硬拗為文革  



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台灣打算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的新聞,以「文化革命」為主標,副標題則是「獨裁者遺產的戰爭」,文意主要是介紹台灣推動正名的歷史糾葛與政治背景,絕非如統派媒體所言,「將這一連串措施與中共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取自網站) 

〔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經濟學人」雜誌以「文化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為標題,報導有關台灣打算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此舉引發國人困惑,何以知名國際雜誌要反對拆牆之舉?其實,報導並無反對拆牆或正名的意思,這全部是被立場偏頗媒體刻意誤導所致。

副標「獨裁者遺產的戰爭」

還原這篇報導,其副標題訂為「獨裁者遺產的戰爭」(The fight over a dictator’s legacy)。文中多次將蔣介石與獨裁者作直接連結,並指二二八事件中高達二萬八千人因反抗國民黨統治遭殺害。

文章一開始提到,一九四九年蔣介石被毛澤東打敗後,卻在台灣擁有趨近神格的地位,但蔣死後三十年,「對老獨裁者的記憶被抹去」,包括各地中正路與機場更名。但此舉卻引發連串政治風暴,還掃到國防部長李傑,因他容許軍隊移除銅像,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蔣遺世事物未被適當檢查

報導更提到,蔣介石留給後人的東西,「從未被適當的檢查過」,而且有關過去的爭論也延伸到未來國家走向,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蔣介石觀點)?還是自外於中國有著台灣認同的獨立國家?

有趣的是,報導提到陳水扁與執政民進黨具有台獨傾向,卻任命國民黨籍的國防部長。而且陳水扁與其所屬政黨,趁著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之際,正逐漸增強對蔣介石這位軍事強人的清算。

報導提到,為將屠殺責任歸咎蔣介石與國民黨「外來政權」,民進黨提議將「巨人般的」(giant)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堂,打算拆除這座聖殿(sanctuary)周圍的牆;並將中央政府與國營事業「中國」字眼逐步拿掉,甚至討論到去除錢幣上蔣介石肖像。

中國擔心打破兩岸關連

報導分析,民進黨或許基於選舉考量,但關鍵是民進黨將二二八事件塑造為台灣人與國民黨外來者間的衝突,同時引發北京的憂心,中國共產黨也許對這位軍事強人有不同看法,但中國也擔心,台灣打破了蔣介石的遺跡,同時也會打破與中國之間的關連。

未與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

經濟學人這篇報導堪稱中性不帶預設立場,主旨在向不了解台灣政局的國際讀者解釋,最近台灣一連串正名舉動及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背後的歷史糾葛與政治背景。如果讀者細讀原文,就會知道其中絕對不如立場偏頗媒體所報導的,「有將這一連串措施與中共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之意涵」。將這篇文章作此解讀,更是與文意明顯不符。


 扭曲誤導 應受譴責

記者王平宇/特稿

經濟學人一篇有關台灣正名與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的報導,竟被立場偏頗的媒體刻意扭曲為「有將這一連串措施與中共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之意涵」。但只要詳閱這篇文章的人,大概都會對該媒體將經濟學人報導刻意誤導讀者的離譜作法,感到不可思議。

豈是台灣已經是非不分到這種地步?還是加油添醋、刻意扭曲的媒體,壓根兒就瞧不起台灣讀者智慧?以當今資訊之發達,任何人只要上網,很容易找到經濟學人報導的全文;令人不免好奇,那些自認可以隻手遮天,藉此操弄族群對立的媒體,難道絲毫都不擔心東窗事發,自毀公信力與立場嗎?

台灣在政治上有許多歧見,社會甚至因此漸趨分裂。然而,不論彼此立場如何不同,意見如何南轅北轍,只要能守住理性討論的大原則,遵循民主機制,相信終有化異求同的一天。

因此,最該譴責的不是意見的紛歧,而是各種根本侵害理性討論的行為。

以中正紀念堂圍牆拆除一事為例,執政、在野或許各有立場,互不相讓,但畢竟政治就是辯論與說服的過程,需要的只是多一點耐心與包容。掌握媒體公器的人,若不思忠實反映少數意見,反而斷章取義、意圖挾洋自重,不知謊言不需多久就會不攻自破,這樣的行為更應受到嚴厲譴責。


 

我不喜歡引用報社的文章,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台灣媒體,都有他們偏好的政治傾向。
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需待觀察。

但我會特別引用這一篇,是因為這一篇文章除了強烈的點出某些媒體的誇張渲染不實、斷章取義,而且它引用《經濟學人》對蔣介石非常貼切的形容:獨裁者。

他是小軍閥、標準的獨裁者、他被共產黨打的節節敗退到台灣、靠台灣保護他卻大言不慚反攻、他卻是二二八的元兇、他的手法手段比共產黨更為殘酷。
二二八中有太多太多台灣精英或是一般老實人,只是因為被一群持槍的土匪看到而擊斃,甚至施予酷刑。這些在教科書上看不到,中國國民黨正冀望可以見證歷史的人證死去,再以一手遮天的方式叫台灣人要遺忘。
若真是如此,未來只有在不是台灣的外文書籍上,才能看到這麼慘烈的歷史。


從客觀的角度寫的文章,才合適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ie05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